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

人到青年

在昨天的“三分钟演讲”上,王队讲自己的过去种种,直面人生;小琼讲了一个温情的故事,关于自己和母亲的矛盾冲突及自我反思。而我,还是典型的象牙塔思想,谈“青年”。在此,先感谢伙伴们的分享,生命种种,此情最真。

“青年”这个话题来自于我对启蒙主义的思考。五四时期,学生运动,这是第一次启蒙运动;上世纪80年代,也是以青年为主体的知识人发起了新启蒙运动,在此期间,1984年始,1988年终的《走向未来》丛书聚集了8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对此次启蒙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次运动随着1989年的惨案的发生宣告结束。从此以后,社会生活的一切都转移到经济上面。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场面话,用来忽悠人的。无可否认,这话被用的烂了,我们不想再听了。可是,我们是否真正去深思此话的意味?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

青年人是应该有使命感的。也许你不清楚自己除了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挑款高档车、娶个好老婆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但是,当你跳脱这些,认真的审视这个社会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做些事情。至少,我觉得是这样的。

我知道,现在的社会,在一张网中,人们习惯把自己比作“困兽”,所以非常愤怒,对各种事情都看不惯,整天骂骂咧咧,这个SB、那个2B的,土共、共匪满天飞。还有些人,总是自视甚高,瞧不起社会地位低下的,却也看不惯比他高的,一方面想和老板讲“平等”,另一方面对弱势群体不屑一顾。还有一种奇怪的逻辑:批评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甚至这根本不能叫做“批评”,只是人云亦云罢了。真正的批评,是需要言之有物的。

我出生于1987年,人们说我是80后,这没错。我对于归类从不在意,那只是一个符号罢了。有时候,为了陈述的方便,我也会采取这样的说法。那么,改革开放30年后的现在,青年人的主体就是所谓80后,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分水岭,经济发展为中心越来越变成一个“伪命题”,社会矛盾凸显,阶层分化愈演愈烈,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很明显,中国需要变革。穷则变,变则通,所以,变革是活路,不是死路。而变革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当代青年人的肩上。

可是,事实上呢?很多当代青年人对此毫不知情。

所以,有了周濂写的这篇《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见本博客前一篇"[转]装睡的人")。周在文中这样写道:
无论是高贵的谎言还是冷酷的意识形态,其实都不必费劲巴拉地维持它的表面光鲜亮丽,一个不再被人们认可或相信的意识形态仍旧可以继续发挥政治和社会价值分配的功能,哪怕它看上去漏洞百出、苟延残喘,但只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它就仍然功能健全、运转良好,这才是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意识形态更可怕,因为它不再是少数人处心积虑地说谎,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那个公开的谎言。 
谎言一旦变成赤裸裸,信任的支柱便被抽离,此时支撑谎言继续运转的动力要么是利益要么是暴力。赤裸裸的谎言不再承担造梦的功能,但它依旧可以让每一个人继续生存在一个虚假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大伙儿集体在装睡。
经济的、物质的光环造就了很大一批既得利益者,以及次生既得利益者。这样的人,虽然看得清楚,却依然眯着眼睛装睡,看到哪里有蛋糕,就趁人不注意,冷不丁地切一块下来,然后继续装睡。

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切中要害。但是我觉得,“装睡”的人确实存在,但是不能代表大多数。数十年的教育,我们很难跳脱“主义至上”的框框。而且在一个相对不够开放的社区,信息的闭塞也养成了很多“梦里人”,活在某个谎言中,即所谓“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他们是“真睡”的人。还有部分人,或许看得很清楚,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好在规则中转悠,老老实实工作、买房、买车、娶老婆、生孩子……

任何人都无可厚非,选择权在自己。但是,我们不想再沉睡。如何唤醒沉睡的人?欢迎和我探讨。

补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呢?是否在沉睡?这个还真不好说呢!你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